全自動智能計量泵(用于精準計量和輸送液體,集成了電機、泵頭、控制系統、傳感器等部件)長期閑置時,需針對其核心功能部件的特性(如精密機械結構、液壓系統、電子元件)進行重點保養,避免因銹蝕、卡滯、老化導致性能退化或失效。以下是需重點保養的部件及措施:
一、泵頭與液壓系統(核心輸送部件)
泵頭(液缸、柱塞/隔膜)
殘留介質清理:徹底排空泵頭內的輸送介質(尤其是腐蝕性、易結晶、高粘度介質,如酸堿溶液、漿料),用清水或兼容的清洗劑反復沖洗3~5次,確保無殘留(避免介質固化堵塞或腐蝕泵腔)。
防腐保護:若閑置超過1個月,需向泵頭內注入防銹保護液(如輕質潤滑油、專用防腐劑,根據泵頭材質選擇,金屬泵頭用防銹油,塑料泵頭用中性保護液),并手動轉動泵軸1~2圈,使保護液均勻覆蓋內壁,最后關閉進出口閥門并封堵接口(用塑料蓋或膠帶密封)。
隔膜檢查與保護:對于隔膜式計量泵,需檢查隔膜是否完好(無破損、老化),若為橡膠隔膜,可涂抹少量硅脂防止硬化;拆卸下來的備用隔膜需單獨存放于干燥密封袋中,避免陽光直射。
單向閥與閥球
拆卸進出口單向閥,清理閥座、閥球上的雜質和殘留介質,檢查密封面是否磨損(若有劃痕需修復或更換),清潔后涂抹潤滑脂(食品級泵用食品級潤滑脂),重新裝配時確保密封良好,防止閑置時雜質進入。
二、傳動與驅動系統(動力傳輸核心)
電機與減速箱
電機防潮:斷開電源,拆除電源線并密封插頭(防止受潮),電機外殼清潔后用防塵罩覆蓋;若為直流電機,需取出電池(如內置備用電池),避免漏液腐蝕電路;電機軸承處加注少量潤滑脂,防止銹蝕卡滯。
減速箱潤滑:檢查減速箱內潤滑油的油位和狀態,若油質渾濁需更換新油(按說明書型號選擇),確保齒輪、軸承處于潤滑狀態,避免長期靜置導致部件粘連。
柱塞/活塞與密封件
對于柱塞式計量泵,柱塞表面需清潔后涂抹防銹油,再緩慢推入泵腔(避免劃傷),確保密封件(O型圈、填料)與柱塞貼合;密封件若為橡膠材質,需檢查是否老化,老化件應更換后再存放,防止密封失效。
三、智能控制系統與傳感器(精準計量保障)
控制面板與顯示屏
清潔面板表面,用軟布蘸無水乙醇擦拭按鍵和顯示屏,去除油污和灰塵;關閉電源后,用防塵罩覆蓋控制面板,防止灰塵進入縫隙導致按鍵失靈。
若為帶觸摸屏的型號,需在屏幕表面貼一層保護膜,避免刮擦或受潮。
傳感器與電子元件
流量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、液位傳感器等精密部件:清潔探頭表面,用密封袋或防塵帽保護,避免碰撞或沾染雜質;傳感器接線端子需用防水膠帶包裹,防止受潮氧化。
控制主板與接線盒:打開接線盒,檢查端子是否松動,內部放置硅膠干燥劑(每月更換一次),關閉后用膠帶密封縫隙,防止潮氣侵入導致短路。
定期通電維護:長期閑置(超過3個月)需每月通電一次(30分鐘),激活電子元件,防止電容老化、程序丟失,通電時檢查顯示屏、指示燈是否正常。
四、管路與連接件(介質輸送通道)
吸入/排出管路
拆卸管路,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吹干,內壁涂抹防銹油(金屬管路)或中性保護劑(塑料管路),兩端用盲板或密封蓋封堵,避免灰塵、昆蟲進入。
軟管類管路需避免折疊存放,可懸掛或平鋪,防止老化開裂;接頭處的密封圈需單獨存放于干燥處,涂抹滑石粉防止粘連。
閥門與壓力表
手動操作各閥門,確保開關靈活,閥芯處加注潤滑脂;壓力表需拆卸下來,指針歸位后存放于防震盒內,避免劇烈振動導致表針失靈。
五、整體存放與定期檢查
環境要求:存放于干燥、通風、無腐蝕性氣體的室內,遠離熱源、陽光直射和振動源,溫度保持在5℃~35℃,濕度≤60%。
定期檢查:每2周檢查一次防塵、防潮措施(如干燥劑狀態、密封是否完好);每月手動轉動泵軸,檢查是否卡滯,重新補充保護液(泵頭)和潤滑脂(傳動部件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