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精度配比泵(用于精準控制流體比例輸送,常見于化工、制藥、食品等行業)結構精密,內部包含泵體、閥門、密封件、計量組件及驅動系統等,長期閑置時需針對其易損部件(如密封件、精密齒輪、傳感器)采取專項防護,避免腐蝕、老化、卡澀等問題,確保再次啟用時的計量精度和運行穩定性。以下是具體防護措施:
一、徹底清潔與內部排空
流體通道全面清洗
閑置前需徹底清除泵內殘留的介質(尤其是腐蝕性、粘稠性或易結晶的流體,如酸堿溶液、漿料):
用清水或專用清洗液(根據介質特性選擇,如有機溶劑清洗油污)循環沖洗泵體、管道及閥門,直至排出液無殘留雜質;
對計量腔、齒輪嚙合處等精密部位,可拆解后用軟毛刷清理(避免劃傷表面),確保無介質殘留導致的堵塞或腐蝕。
排空與干燥處理
清洗后徹底排空泵內積水(通過打開排污閥、反轉泵體等方式),防止水分殘留導致金屬部件銹蝕(如不銹鋼泵體的點蝕)或密封件溶脹;
對無法完全排空的部位(如微小管路、閥門內腔),可通入壓縮空氣(經干燥過濾)吹掃30分鐘以上,確保內部干燥。
二、核心部件的針對性防護
密封件與彈性部件保護
密封圈、隔膜等橡膠/塑料密封件易因長期受壓、接觸介質殘留或環境老化而失效:
若泵體可拆解,將密封件拆下,用中性清潔劑清洗后,浸泡在專用保養油(如硅基潤滑脂)中密封存放(避免陽光直射和高溫);
無法拆解時,向泵內注入少量食品級或專用潤滑油(與泵的介質兼容性匹配),轉動泵軸使潤滑油均勻覆蓋密封面,形成保護膜,防止密封件硬化、開裂。
精密計量組件防護
齒輪泵的齒輪、葉片泵的葉片等金屬部件,需涂抹防銹油(如薄層氣相防銹油),避免空氣氧化導致銹蝕;若為陶瓷、玻璃等材質,需避免碰撞,用軟布包裹后固定,防止碎裂。
計量螺桿、柱塞等精密配合件,需保持表面光潔,存放時避免異物接觸,可套上專用保護套或用塑料膜密封。
驅動與傳動系統保養
電機:斷開電源,拆除電源線并密封接口(防止灰塵進入),電機軸端涂抹潤滑脂;若為伺服電機,需定期(每3個月)通電預熱10分鐘,防止電容老化。
齒輪箱、軸承:檢查潤滑油油位,不足時補充同型號潤滑油(如食品級齒輪油),并手動轉動泵軸數圈,確保潤滑油均勻分布,避免軸承干磨銹蝕。
三、外部防護與存放環境控制
外觀與外殼保護
用干凈抹布擦拭泵體表面,去除灰塵、油污,對金屬外殼(如鑄鐵、碳鋼)噴涂薄層防銹漆(尤其邊角、接口處);塑料外殼需避免陽光直射(防止老化變色、脆化),可覆蓋遮陽布或存放于陰涼處。
連接端口(如進出口法蘭、接頭)用盲板或密封蓋封堵,防止灰塵、昆蟲進入內部污染。
存放環境要求
選擇干燥、通風、無腐蝕性氣體的室內環境,相對濕度控制在40%-60%,溫度保持在5℃-35℃(避免極端低溫導致密封件硬化,或高溫加速橡膠老化)。
遠離振動源(如大型設備)、熱源(如暖氣、烘箱)和強電磁場(防止電子元件磁化),存放時用支架或托盤墊高,避免直接接觸地面(防潮、防磕碰)。
四、定期檢查與活性維護
短期閑置(1-3個月)
每月檢查一次:查看存放環境溫濕度,更換受潮的干燥劑;手動轉動泵軸2-3圈(確保轉動順暢,無卡澀),檢查密封件是否有滲油或硬化跡象。
長期閑置(3個月以上)
每2-3個月進行一次維護:
重新注入少量潤滑油,轉動泵軸使潤滑到位,防止部件粘連;
檢查密封蓋、盲板的密封性,清理接口處灰塵;
對帶電子控制系統的配比泵(如帶PLC、傳感器),通電檢測控制面板、顯示屏是否正常(每次通電不超過10分鐘,避免電池虧電)。
五、重新啟用前的準備
拆除所有防護裝置(如盲板、密封蓋、保護套),用清潔液再次沖洗泵體,去除內部殘留的潤滑油;
檢查密封件狀態,若發現硬化、裂紋需立即更換同型號、同材質的新件;
手動轉動泵軸,確認無卡澀后,進行空載試運行(10-15分鐘),觀察是否有異響、泄漏;
按校準規程用標準介質(如清水)進行計量精度測試(如比例誤差、重復性誤差),確保符合要求后再投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