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精度配比泵(如計量泵、比例混合泵)作為用于精確控制流體流量與配比的精密設備,長期閑置時,因內部結構精密、易受環境影響,可能出現多種問題,需針對性處理,具體如下:
一、常見問題
泵腔與閥件堵塞、粘連
閑置前若未徹底清洗,泵腔、單向閥、活塞/隔膜等部件殘留的介質(如膠粘劑、涂料、化學試劑)會固化、結晶,導致閥口堵塞、活塞卡滯,無法正常吸排液。
若介質含顆粒或腐蝕性成分,殘留物質可能腐蝕泵腔內壁,形成結垢,進一步加劇卡滯。
密封件老化、失效
隔膜、O型圈、密封圈等橡膠/塑料密封件,長期處于靜止狀態且受環境溫度、濕度影響,會發生硬化、開裂或溶脹(尤其接觸過油性介質時),導致泄漏,影響配比精度。
傳動系統卡澀、精度下降
齒輪、蝸桿、絲桿等傳動部件缺乏潤滑或受潮銹蝕,會導致轉動阻力增大、間隙變大,進而影響流量調節精度(如無法精確控制沖程、頻率)。
電機與傳動機構的連接部位(如聯軸器、軸承)若銹蝕,可能出現異響或傳動失效。
電氣系統受潮、失靈
控制箱內的電路板、傳感器(如流量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)、電磁閥等部件受潮后,可能出現觸點氧化、信號漂移或短路,導致無法啟動、參數失控(如配比比例偏差)。
電機繞組因潮濕絕緣電阻下降,存在漏電或燒毀風險。
計量精度失準
長期閑置導致的機械部件磨損、間隙變化,或傳感器零點漂移,會使實際流量與設定值偏差超出允許范圍(如±1%以內的高精度要求無法滿足)。
二、解決辦法
1.閑置前的預處理(核心預防措施)
徹底清潔與沖洗:
用清水或與介質兼容的清洗劑(如酒精、溶劑)反復沖洗泵腔、管路,確保無殘留介質;對于高粘度介質,可先用熱水或稀釋劑軟化后再沖洗。
拆卸易堵塞部件(如單向閥、過濾器),單獨清洗后擦干,避免死角殘留。
潤滑與防銹處理:
對傳動齒輪、絲桿等金屬部件加注專用潤滑脂(如食品級潤滑脂用于衛生級泵),手動轉動調節旋鈕,確保潤滑均勻。
泵軸、活塞等裸露金屬表面涂抹薄層防銹油,防止銹蝕。
密封件保護:
若閑置超過3個月,可更換新的密封件(成本較低時);或在密封件表面涂抹硅基潤滑脂,延緩老化。
電氣系統防護:
斷開電源,拆除電池(如備用電池),在控制箱內放置干燥劑;用防水罩覆蓋設備,避免受潮。
記錄當前校準參數(如沖程長度、流量系數),便于重新啟用時核對。
2.重新啟用時的檢修與修復
拆解清理、疏通堵塞:
若發現卡滯,拆解泵體,用軟毛刷、超聲波清洗機清除結垢和固化物(避免用硬工具劃傷泵腔);堵塞的閥口可用細鋼絲通開后沖洗。
清洗后用壓縮空氣吹干內部水分,確保無液體殘留。
更換老化密封件:
檢查所有密封件,若出現硬化、裂紋,立即更換同型號、同材質的備件(注意匹配介質兼容性,如耐酸、耐油)。
傳動系統調試與潤滑:
拆除銹蝕的傳動部件,除銹后重新裝配,調整間隙至出廠標準;更換失效的軸承、聯軸器。
重新加注潤滑脂,手動運轉傳動機構,確保順暢無卡澀。
電氣系統檢測與干燥:
用吹風機冷風吹干控制箱內部,更換受潮的干燥劑;用萬用表檢測電機絕緣電阻(需≥1MΩ),必要時進行烘干處理。
校準傳感器零點,測試電磁閥、電路板功能,更換損壞的電子元件。
精度校準與試運行:
按說明書進行流量校準(如通過稱重法、容積法,用標準容器測量單位時間排液量),調整沖程、頻率等參數,確保配比精度符合要求。
空載運行10~30分鐘,觀察有無泄漏、異響,逐步加載至額定工況,驗證穩定性。